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组织机构大事记

大事记

时间:2012-03-12

2005

 

120058月,慢病中心全面调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制定并下发《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调整后包括160个监测点,监测对象扩大到全县(区)全部人口,覆盖人口达7,3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6%。调整后的监测系统代表性更好,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22005831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伤害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189号),慢病中心同时制定了全国伤害监测方案,从而建立了我国的伤害监测体系。全国伤害监测工作将自2006年起在全国43个监测点129家医院全面展开。

 

3、围绕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开展我国烟草流行监测试点

2005828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了解《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为我国政府提交履约报告提供信息,并为长期、大范围开展监测工作摸索经验,慢病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监测试点方案”。200512月,慢病中心制定并下发监测试点方案,在北京、上海、沈阳、郑州、长沙、广州和银川七个城市启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监测试点工作。

 

420052月,慢病中心成功申请WHO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该合作中心特点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监测、控烟、膳食合理化、增加体力活动等综合干预为重点,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52005年,慢病中心制定了《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分类指导工作要求(试行)》、《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高血压防治方案》和《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规范》,不断规范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6、开展卫生工作者创建无烟环境倡议活动
  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及卫生部关于控烟工作的倡导,慢病中心于2005年世界无烟日期间向卫生工作者发起创建无烟环境倡议活动。全国23名著名医学院校校长联名发起倡议,携手共创无烟校园;全国18名著名医院院长联名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发出倡议,创建无烟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及全国31个省级疾控中心也联名倡议,创建无烟疾控中心,成为控烟的楷模和表率。

 

7、开展第十八个世界无烟日活动

2005531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十八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卫生工作者与控烟”。受卫生部委托,慢病中心于530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承办世界无烟日主题大会。会上铁道部被授予2005年烟草或健康纪念奖,濮阳市等14个城市被授予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称号。会上同时宣读了创建无烟校园、无烟医院以及无烟疾控中心的倡议书。

 

8、开展奥运城市无烟环境现状评估,推进2008年无烟奥运举办

为推进2008年无烟奥运的举办,经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委托,慢病中心于2005年开展“奥运城市无烟环境现状评估项目”。该项目旨在了解奥运城市无烟状况及烟草广告现状,对城市控烟政策的执行进行评价,为制定无烟奥运干预活动提供依据,并促进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的履行。根据调查结果,慢病中心将针对重点场所制定场所控烟干预策略,并开展进一步的干预活动。根据该项目方案,第一期评估工作计划将于20061月在六个奥运比赛城市即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和青岛市中开展。

 

 

 

 

 

 

 

 

 

 

 

 

 

2006

 

序号

时间、地点、事情、有关人员、结果

1

1.我中心举办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全球报告中文版

2005年,我中心成功申请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200659日,我中心举办了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全球报告中文版。国务院相关部门、学术团体、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及全国各省疾控中心的代表约170人出席了会议。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拉盖丽博士及相关领导做了重要讲话。该会议对加强我国政府承诺、积极应对慢病带来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将会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将慢性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

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部于200659日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慢病流行状况、严重危害、主要危险因素、沉重的疾病负担、国家出台的慢性病规范及过去成功的案例。该报告的出台,为政府在慢性病防治中做出决策和确定投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慢性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3

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于2006年启动,该系统是一个由160个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测点组成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信息收集系统,其覆盖人群为7000多万。由于其较好的全国代表性、坚实的工作基础、足够的监测样本人群,已使其成为我国开展与卫生相关大型调查和活动的理想现场。2006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全国乙型肝炎血清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均以全国疾病监测点为依托开展调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成功申请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项目

20062月,我中心成功申请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项目。本项目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加纳、南非、墨西哥、俄罗斯联邦、印度六国开展的关于全球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健康问题的多国调查项目。本次调查的总预算为41万美元。

 

5

1114,慢病中心组织各省开展世界糖尿病日的健康宣传、义诊等活动,累计受众约六万人次;同时策划“大家健步走,预防糖尿病”的主题宣传活动,全国约有两万两千人参加了该活动,促进了社区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6

20048月,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项目正式启动上海、厦门、大连、长沙、成都、深圳的6个试点的一期试点工作。其间,各试点为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防治管理模式付出了积极的努力。20067月,对项目前期工作总结发现,为了使项目更有成效地进行,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项目运行环境中政策、多部门合作等保障社区-医院一体化模式运转的机制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9月底,卫生部核心会议讨论决定对项目目标和重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至此,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项目完成一期试点工作。

 

7

慢病中心于45月组织第六次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发起“戒烟赢大奖”口号。全国共有31个省市参加,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竞赛报名人数高达95244人,人数及规模均超过往届。来自江西的参赛者获得国家大奖及西太区大奖。一月随访资料显示,成功戒烟率56.2%。

 

8

根据温家宝总理对2008年绿色奥运、无烟奥运的承诺,慢病中心于9月启动中国无烟奥运行动,制定行动计划,并在北京等六个设有奥运赛场的城市中发展具体实施方案,促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政策的出台和执行,禁止烟草广告和赞助,营造无烟支持性环境。

 

9

慢病中心于7月赴美参加2006年世界癌症大会和第十三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大会上首次设置展台,介绍中国控烟工作,并组织了中文论坛,扩大工作网络。中国疾控中心对中国控烟工作的贡献得到赞扬与肯定,并荣获烟草控制最佳组织机构奖。

 

10

慢病中心协助卫生部编写《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于5月世界无烟日之际发布。《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以控烟与肺癌防治为主题,从我国吸烟的流行与肺癌,及其控烟与肺癌防治的角度进行权威发布,警醒社会各界关注烟草危害,倡导吸烟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遏制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迅速攀升的趋势。

 

11

3月人大和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慢病中心编写制作了《两会特刊-控烟工作专辑》,向两会代表发放,展示控烟工作,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内容及履约进展,引起两会代表的广泛关注,推进了中国控烟及履约工作的开展。

12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于200611日正式启动,系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43个伤害监测点129家医疗机构。

 

13

我中心正式申报世界卫生组织 “WHO伤害预防合作中心” ,并已完成国内审批程序。

 

 

2007

 

12007年,慢病中心开展了全国范围的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第二次现场调查。

2.响应联合国号召,20071114日慢病中心承办了2007年首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全国36个省市地区的系列活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重视,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宣传效果,由此掀起了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糖尿病的热潮。

32007423-29日,慢病中心承办了由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共青团中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的“2007年全球道路安全周·中国系列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逐渐引起了各级政府对道路安全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我国人群道路安全的意识,促进了我国道路安全政策的发展和落实。

42007529日,慢病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2007年世界无烟日主题会议”,并筹办了系列无烟日活动。

 

                              2008

120081019日—23日,慢病中心协助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处组织召开了中美疾控中心慢病研讨会。与美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深入讨论了未来的合作方向和合作机制,提出合作的重点是人员能力建设、糖尿病的经济负担研究,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与评价等。

2.为促进道路安全宣传,将道路安全概念视觉化,使其成为更具亲和力的道路安全宣传工具,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慢病中心于20083-12月举办了“道路安全·生命之链-道路安全主题创意大赛”。

320081020日,慢病中心与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共同承办卫生部控烟履约研讨会,对MPOWER报告中文版首发,在会上提出MPOWER系列控烟政策,并邀请相关专家就MPOWER六大政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09

1. 2009年4月17,由卫生部主办,慢病中心承办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现场研讨会在伤害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做好自我管理等慢病适宜技术的探索工作,开展社区慢病自我管理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分层次、分阶段地稳步开展社区慢病防控工作。

2. 2009625-26日,在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中国办事处等共同主办的“中心型肥胖预防与控制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关注腰围,远离慢性病”。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就肥胖相关研究和控制的最新进展、肥胖控制关键技术、干预措施及相关政策进行了交流,就中国人控制腰围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应对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危害。

3. 2009年12月12,慢病中心与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举办了“国际慢性病防控的成功典范——芬兰经验分享”报告会。报告会特别邀请了国际慢性病防控的领军人物,北卡计划的主要负责人,芬兰国立卫生福利院院长Pekka Puska教授介绍芬兰成功的慢性病防控经验。此次交流活动带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者以启发和鼓舞。

4. 2009年9月 12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主持召开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换届会议。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19名常委,4名副主任委员和1名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当选为主任委员,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有关规定,慢病分会挂靠慢病中心。

5. 2009年,慢病中心加强对监测信息的发布和综合利用。截至2009年底完成《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05200620072008年卷) 的出版;完成《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42007)的出版;完成伤害监测数据集(2006)的出版。这些数据的发布必将促进学术机构、政府等对信息的利用,并为制定慢病与伤害防治规划、相关政策等提供数据支撑。

2010

 

12010330日,慢病中心成功续任WHO慢病与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任期从2010330日至2014330日。

2201042日,慢病中心被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中央国家机关2009年度文明单位称号。

3201089日,中国慢病监测项目正式启动。8-9月,慢病中心分别在北京、呼和浩特、太原、武汉、重庆和长沙六城市举办了六期项目国家级培训班,共培训来自全国的项目人员1096人。9-12月,现场工作在162个国家级监测点顺利实施。

42010923-24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与美国疾控中心代表团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讨论会。美国疾控中心驻华项目副负责人Alison Kelly女士、美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心科学事务副主任Barbara Bowman博士、高级公共卫生专家Michael Engelgau博士以及行为监测专家等共八人参加了讨论会。中国疾控中心王宇主任、杨功焕副主任出席会议。慢病中心有关专家和技术骨干共2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双方就监测中的现场调查、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就开展电话调查可行性研究等进行了探讨。

520101028日和29日,中国道路安全项目分别在辽宁省大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顺利启动。中国道路安全项目是全球道路安全10国项目的组成部分。  大连和苏州作为中国道路安全项目的试点城市。 中国道路安全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62010111-2日,在WHO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合作中心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的支持下,慢病中心与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中国办事处、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共同主办召开了“身体活动与健康科学大会”,邀请18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就身体活动与健康进行大会发言。大会主题是“运动是良医”。

 

 

 

 

 

 

 

 

 

 

 

 

 

附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邮编:100050 电话:010-63038055 
传真:010-63042350 邮箱:ncncdoffice@chinac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