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心动态

你知道吗?心理和身体一样,也会生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23/02/23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成长压力,肩负着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多重期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还不能从容应对这些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01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1/7患有精神障碍,占该年龄组全球疾病负担的13%。抑郁症、焦虑症和行为障碍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部分主要原因。在我国,青少年自杀的新闻也时不时见诸报端,引发社会议论。2019 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约1/5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我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研究显示,我国一般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同时,媒体报道或身边发生的逃学厌学、自闭抑郁、社交障碍、手机与网络成瘾,甚至极端的现象,也反映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形势。

事实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期,一名高中生在学校跳楼身亡事件、一名高中生自缢事件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0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那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从个体层面来看,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叛逆期,面临各种生活和学习的烦恼,如考试前焦虑、成绩不好会担心家长责骂、同学关系相处不融洽等。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研究发现,青少年群体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因素、生活事件、睡眠质量、所处年级、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成为抑郁症状的重要相关因素。同样地,家庭环境、社会阶层背景、父母教养方式、成长经历、学习生活压力、社交因素、身体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等均是引起焦虑的相关因素[2]

2021年,一项针对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荟萃分析显示,高中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检出率最高,达18.99%[3]。高中是青少年人生当中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快速发展,且不够稳定,难以应对社会中诸多冲击,加上沉重的学习压力,可能使他们产生剧烈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抑郁、困惑、焦虑等便随之而来。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许多电子产品及网络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虽然为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依赖及网络暴力的出现也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从学校来看,一方面,学校重视文化教育远远高于心理教育。在人们的广泛认知中,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即说明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良好。而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具象地表现出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动力,因此也得不到学校合理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学校已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注重形式,效果可能不尽理想。比如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配置普遍不足或作用发挥有限、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相关教材不够丰富充实,这些都会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5]

从家庭来看,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会受到家庭教育环境诸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家庭背景和家庭关系等因素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4]。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助于维护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反之则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同时,家庭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等,会降低青少年的独立性,导致青少年自卑、心理脆弱性增加,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家庭背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比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恐惧和偏执,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与较低的青少年在焦虑、抑郁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现实中不少家长与老师缺乏适当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不够,甚至存在脱节,难以做到共同解决问题。

03 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策略

  • 青少年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当发泄不良情绪,向信任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以及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一是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音乐、看喜剧电影,或进行体育活动等都可以有效的舒缓压力。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而这正是快乐的生化基础。比如考前焦虑时,可以出去运动一下,转换一下心情会比较好。二是去除杂念。不要过于在意自己到底学习好不好,能不能学好,只要保证自己是在吸收知识就好,也就是说,保持沉浸在学习本身,而不是学习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附加值,这样充实感很快可能会渐渐代替焦虑感。三是培养兴趣爱好。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放松方式仿佛除了发呆就是玩手机,这样的放松虽然身体上得到了休息,但精神上是空虚的。培养兴趣爱好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老师、家长可以从生理变化、情绪变化、行为变化、学业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等方面来及时发现、关注和判断青少年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同时,学校应该加强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知识宣传,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等等,对青少年心理异常情况予以更多关心。同时和学生家长畅通沟通渠道,防止和减少学生自伤、自残、他伤事故的发生。
  • 发挥良好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培养的同化作用。研究表明,家长的关爱可以减轻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且家长的关爱越多,青少年自杀意念越低。“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只有和孩子保持彼此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一方面,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不苛求学业成绩,成才之路千万条,给孩子的心理松绑,才能更好的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做到和子女亲密相处、友好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温馨舒心的家庭氛围。重视与子女的平等对话和共情同理,引导子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出正确的选择。
  • 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建立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筛查机制[6]。要求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及早发现学校有异常心理行为的青少年。同时,建立学校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习困惑、生活自理、调控情绪、社会适应、升学焦虑、择业选择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推动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的有机结合。

最后,减轻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守护!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本文由慢病中心齐金蕾、殷鹏,艾防中心单多供稿 

参考文献: 

[1] 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程硕. 大学生精神健康素养与焦虑、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21.DOI:10.27272/d.cnki.gshdu.2021.001987. 

[3] 苏现彪,殷爱华,杨楹,吴书鑫,刘金同,王旸,王玮.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06):645-649. 

[4] 李景华,郝雁丽.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09):49-50. 

[5] 姚应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师干预现状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06):687-689.DOI:10.13342/j.cnki.cjhp.2009.06.035. 

[6]陈少华.实现“四方协同”健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教书育人,2021(25):42-4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