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慢病科普伤害

震后伤害预防核心信息

时间:2013-05-22

    目的:为雅安地震灾区提供伤害预防技术支

    伤害类型:溺水、中毒、砸伤、动物咬伤、火灾、跌倒

    一、 溺水预防

   (一)核心信息:预防幼儿在自然积水或蓄水容器中溺水

地震后地形出现变化,地面坑洼处可能出现积水;地震造成的停水停电也可能促使居民在水桶、水缸等容器中蓄水,这些情况都增加了震区居民与开放性水体接触的机会。幼儿多喜好活动,但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自身的行为,缺乏识别和躲避风险的能力,在这些不安全的场所有可能发生溺水。

 安全行为:

1)不要将幼儿单独留在开放性水体旁边,包括河流、水洼、泥潭、窨井、粪坑

     等。

2)如果家里或灾民安置点有幼儿,水缸、水桶等蓄水容器应加盖。

3洗涤盆等容器用完后及时倾倒剩水,不用时妥善保管,以防止雨水留存。

  (二)核心信息:增强防洪意识,预防震后次生水灾

地震活动可能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塞原有水系形成堰塞湖,另外震后可能会持续出现降雨等恶劣天气,这些都增加了震后次生水灾的危险。应增强防洪意识,在洪水发生前尽可能作好准备,将灾难减至最小。

安全行为:

1)听从当地政府或救援队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或是撤退到相

     对安全的地方。

2)若洪水来临时尚未转移,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不要轻易下水,可上到屋顶

     或攀上大树避水,尽量穿戴颜色鲜艳的衣饰,携带一些食品。注意不要攀爬 

     带电的电线杆、铁塔或泥坯房屋,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3)若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等物体,不

      要盲目游动以保持体力。

(三)核心信息:科学救助溺水者,避免更多伤亡

地震后自然水体的形成及洪水来临都增加了溺水的发生,在对溺水人员实施救援时若缺乏科学方法,有可能危及施救人员的生命。

安全行为:

1)有人落水时,在大声呼救的同时,使用树枝、木棍等施救。尽量了解水域环

      境和水深,不要盲目下水。

2)救援者应尽可能快速接近溺水者,最好利用船、救生筏或漂浮物等工具,救

     援者应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采用适宜的方式救助溺

     水者。

二、中毒预防

(一)核心信息:安全存放农药、消杀灭(消毒药、杀虫药及灭菌药)药品、化学品等,避免中毒。

  震区存放的农药和化肥以及调往灾区的消杀灭药品都有毒性,这些药品若管理不善会造成潜在危害。

  安全行为:

1)农药、化肥、汽油、消毒剂、杀虫剂、毒鼠剂、医用药品等化学物品不能与

     食物一起贮存,条件允许时应加锁放置。

2)喷洒消杀灭药品后要及时洗手。

3)不在刚喷洒过消杀灭药物的房间/帐篷里逗留。

4)农药、杀虫剂、灭鼠剂、洗涤剂、医用药品及洗发水等化学物品应放在儿童

     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其误服。

5)若不慎接触了毒物, 应尽快用清洁流动水冲洗接触部位,如皮肤、眼睛,

     若误服毒物,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以排出胃内毒物,并尽快就医。

(二)核心信息:避免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的中毒与其分布,生长成熟,采摘捕捉,饮食习惯等有关。灾区群众在躲避灾害的过程中接触野外动植物的机会增多,加之可能会自行采食、加工野果野菜,这些都增加了有毒动植物中毒的危险。

  安全行为:

1)识别并远离有毒动植物,如蓖麻、夹竹桃、曼陀罗、马桑、龙葵、蛇、蜈

     蚣、蝎、蜘蛛、蜂等。

2)不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野菜和蘑菇。

    3)不生食黄花菜和白果,扁豆和豆浆要煮熟后才可食用。

    三、砸伤预防

    (一)核心信息:砸伤是地震发生时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应尽可能减少砸伤的发生,降低其伤害程度。

    砸伤是因物体从较高位置坠落至人体某部位后造成的身体伤害,属于钝器伤的一类。地震容易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山体滑坡和崩塌和各种物体坠落,引起砸伤。

    安全行为:

   1地震发生时应迅速离开有倒塌危险的房屋,疏散到空旷场所。

   2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可在屋内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如楼梯底、屋内坚固

        的家具旁。

   3逃生时尽量远离峭壁和建筑物,无法绕过时要迅速通过。

   4使用安全帽、枕头、书包、衣物、毛毯等物保护头部。

   5注意敞开的柜、橱,防止发生余震时里面的物体突然坠落。

   6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内部时,要警惕建筑物倒塌或建筑内部物体坠落。

 

附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邮编:100050 电话:010-63038055 
传真:010-63042350 邮箱:ncncdoffice@chinac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