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9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其最主要的危害在于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除了与血糖水平有关外,更与血脂、血压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专家学者们指出:对2型糖尿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
基于上述理论,为了更便于广大患者记忆和基层医护人员掌握,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5+1”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的理念:
“5” 就是糖尿病患者最需关注的5个指标与控制目标
“1” 就是每年进行1次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缓或控制慢性并发症的进展: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10大指标:
1
自我血糖监测(SMBG)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于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是调整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与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空腹建议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控制在10mmol/L以下。
2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长期(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正常值在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1次。一般情况下HbA1c控制在7%以下。
3
监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监测血压,对合并高血压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
4
监测血脂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最重要的是LDL-C,建议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合并冠心病,更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5
监测眼底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患者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一经诊断糖尿病,至少每年做1次眼底检查。
6
监测肾脏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肌酐计算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较单纯肌酐水平更能反应肾功能状态,尤其在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
7
监测足部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致截肢。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有效,要养成定期自我足部检查和足病筛查的良好习惯。
8
监测心脏
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症,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心脏病变筛查手段。
9
戒烟
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增高相关。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并最终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0
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预防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有心脑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对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禁忌症的心脑血管病变高风险人群也应当常规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主要是指下列人群:男性大于50岁或女性大于60岁,同时合并1项以上危险因素者(即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蛋白尿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是每日75~1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