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5)。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
2014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的人患有糖尿病。2012年,糖尿病直接造成150万例死亡。80%以上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据解放军四五四医院糖尿病中心王爱萍主任介绍,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9320万人,1/3患者有糖尿病足风险,1/6正罹患有足部溃疡。因糖尿病足感染而导致的截肢,占所有骨科截肢病人的50%左右。目前,多数医院对糖尿病病人没有实施规范化收治,内科收治、皮肤科收治、外科也收治,导致治疗不专业。
一、国内畅销糖尿病药物排名
二、全球糖尿病病患规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表现出快速攀升的凶猛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66亿人,其中绝大多数属2型糖尿病。糖尿病造成的代价是,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每年460万人死于该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有关统计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目前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每年新增糖尿病人数700万人,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将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7.1%。与此同时,糖耐量低者(IGT)患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基数庞大并且增长迅速,据统计和预测数据显示,世界大约有3.08亿IGT患者,占到世界20-79岁年龄段人口的7.9%,预计到2025年IGT人数将达到4.18亿人,约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8.1%。
三、中国糖尿病发病人群
糖尿病发病与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Ⅱ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线性增长,以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计算患病率,即20、30、40、50岁每增加10岁,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60%左右。患病率的高峰在70岁以上达到20%左右。我国大于60岁以上的老龄段人口比例2000年为10.2%,2006年为13.6%,6年间增加了3.4%。随着老龄化人群的增多,糖尿病等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的比例也在增加。
此外,糖尿病跟城市化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化比例2000年为36.2%,到2006年增加至43.9%,这也造成了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摄入总热量过多、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的重要环境因素。
四、中国糖尿病药物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糖尿病产业发展需要新思路、新手段。加大中药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逐步改变中药在糖尿病领域的辅助地位。
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天然药物的兴起及中医药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是关键。
由于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在欧美市场,植物药的年增长率在20%以上,大大超过化学药品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利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加速糖尿病领域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已刻不容缓。这方面我国已有成功的典型,如四川的天麻、西藏的虫草等。在农村许多地区,可以利用退耕还林,兼种中草药,以提高效益。
目前,医药产业现代化对我国医药学教育体系和生产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医的不仅要懂化学,还要懂电子、懂材料,搞药的要懂机械工艺,现在还要懂世贸组织的市场运作规则。虽然多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但复合型人才未来的回报也将十分可观。同样,只有现代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涌现,中医药这一世界的瑰宝才能充分展示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