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其发病原因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普遍应用及有关科研观察的结果表明,人体血压冬天偏高而夏天偏低,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血压随季节的不同而波动的事实,在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治及药物疗效的评价中,均有一定的意义。有学者发现,高血压患者随季节血压波动变化较正常人更为明显,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服降压药效果比夏季差,甚至需增加服降压药的用量。
脑卒中的诱发因素贯穿于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当中,如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猛、饮食不节等均可诱发卒中。其中,气候变化与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恶劣的天气可以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气温骤降时,受冷空气的刺激,体表温度变低,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衡定,机体会通过收缩血管,尤其是收缩外周血管,以减少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必然会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这就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内的水分相对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临床统计显示,温度越低,血压越高,脑出血、脑梗塞的发病率越高。
因此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尤须提防发生脑卒中。
u 做好自我预防保健
1. 防寒保暖: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暖,并合理调节生活饮食起居,防患于未然。
2. 补充水分:尤其老年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差,血液黏稠度高极易诱发脑缺血。因此,要养成适时饮水的习惯,特别在早上起床及白天进行各种活动后,要注意饮水,保证血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平衡状态。
3. 适量运动:冬天运动要特别注意,结合自身状况做一些如健步走等有氧运动。运动过程注意安全,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
4. 平稳血压: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的用法和剂量。伴有糖尿病的人,应注意控制血糖,保持低糖、低盐的清淡饮食。
5. 心理健康: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笑口常开,快乐生活。(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张勇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