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2011年,在亚洲营养大会上,马冠生教授发布了其团队进行的一项调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大城市居民饮水量调查。
调查结果很不乐观,许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勤喝水、喝健康的水,但真正做到科学饮水的人却少之而少。
专家
人每天需要的水有三个来源:饮入水、摄入食物中的水、机体代谢的水。饮入水是主要来源,约占每天所需水的50%。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至少1200ml的水,但这1200ml不能分一次两次喝完,而是分为全天各个时段摄入。
一天有7次最佳饮水时间,晨起第一杯水很重要,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之际先喝约200 ml的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第二次,到办公室后,先别泡咖啡,来杯至少200ml的水。因去上班时,时间紧凑,情绪紧张,身体无形中会脱水。第三次,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得趁机动,再来杯水,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第四次,午餐半小时前,喝一些水,可以让肠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第五次,15:00,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与咖啡等提神饮料吧!能够提神醒脑。第六次,下班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第七次,睡觉前半小时或一小时,睡觉时血液的浓度会增高,如睡前适量饮水会冲淡积压液,扩张血管,对身体有好处。
注意,早晨第一杯水不能乱喝。碳酸饮料以及盐水、肉汤都不合适作为早上第一杯水饮用。一些饮料利于排尿,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水,还会增加机体对水分的要求,反而造成体内缺水。生理学认为晨起时,血液已成浓缩状态,此时如饮一定量的白开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再喝盐开水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令人加倍口干。
千万别感到口渴了再喝水,要少量喝、多次喝。专家介绍,除了规律性饮水之外,随意性饮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体的口渴反应机制不是很灵敏,一般身体缺水量达到2%时,才会感觉到口渴。因此要不时喝口水,但一次性饮水不宜过多,每次200毫升左右为宜。
除此之外,饮水量还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环境、气候、运动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夏季在户外工作的人,由于出汗较多,饮水量至少应该达到2000-3000ml,而冬天出汗量少,1200-1500ml就足够了。”
2.重新煮开的水:开水重新煮沸会造成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中的亚硝酸盐过量、超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人身体倦怠、乏力、嗜睡、昏迷、血压下降、腹痛、腹泻,日久还能引起恶性病。因此要坚决杜绝开水重新煮沸、重复利用。
3.生水:喝生水害处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会和一些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可导致膀胱癌、直肠癌;野外的生水更是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饮用后,易得急性肠胃炎、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常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
5.隔夜水:盛在保暖瓶中不是当天的开水,类似于空气中久置的水。在开水凉下来的过程中,温度恰恰非常适合微生物、细菌繁殖,时间越久繁殖越多,就像是一盆水放在外面,时间久了会变质。
8.铜锡容器煮的水:锡壶(酒壶)一般为锡、铜合金制成。铜、铅长期与空气和水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铜壶(铜水壶)生绿锈,常饮会引起铜铅中毒;铅遇热、遇酒易溶解,常饮含铅的水和酒,会引起食欲不振、口舌麻木、头晕头痛等铅中毒症状。
9.早上水龙头刚流出的水:有人习惯早晨起来打开水龙头,接一杯自来水来喝,这是不对的。停用一夜的水龙头及水管中的自来水是静止的,这些水及金属管壁及水龙头金属腔室会产生水化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并且自来水中残留微生物也会繁殖起来,并产生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菌-军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