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龋齿

字体大小:[] []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04

龋齿和它的并发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患了龋齿后如不及时治疗,龋洞逐渐变大、变深,大面积龋坏会使牙齿形态发生破坏,影响咀嚼功能,当龋坏深及牙本质可引起冷热刺激痛和机械刺激痛,龋坏接近牙髓时疼痛则更为明显。一旦波及牙髓,则产生剧烈疼痛,称为牙髓炎,牙髓炎继续发展可形成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甚至局部肿胀,全身发热,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如果反复发作则可形成慢性根尖周炎,成为身体内的感染病灶,可能引起心脏病、肾脏病等全身疾病。

牙齿为什么会龋坏

牙齿表面有坚硬的牙釉质,硬度大大超过钢铁,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即使是嗑起瓜子来都那么轻松!但是牙齿仍然会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牙齿实际上是一种矿化程度极高的矿物质,含有96%以上的钙、镁、磷等无机盐类,像所有的矿物质一样,牙齿会溶解于酸中,因此酸性的东西对牙齿都有害,酸度越大,对牙齿的危害越大。可是有些人说我不爱吃酸性东西,嘴巴里还有酸吗?是的。

那么口腔中的酸从哪里来呢?原来我们的口腔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菌,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牙菌斑,就像细菌的部落一样,互相配合,互相吸附,从而附着在牙齿表面。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尤其是糖类食品,细菌能通过代谢活动将糖转换为酸性物质。菌斑环境使这些酸性物质滞留在牙面上,堆积到一定浓度就会引起牙齿结构的崩解、软化,从而产生龋洞。

哪些人容易患龋

就像人的体质不同使得有的人容易感冒,有的人不容易感冒一样,牙齿是否容易患龋与个体有关,就算是同一个人,他口里不同牙齿患龋的风险也不同。

首先与饮食习惯、卫生习惯有关,喜欢吃糖、食物过于精细、刷牙不彻底的人容易患龋。例如正在进行正畸的患者,由于戴上矫治器后刷牙不彻底,影响清洁效果,从而容易患龋。

其次与唾液情况有关,唾液对牙齿有很好的清洁保护作用,如果唾液少且粘稠,牙齿得到的保护就少,这类人容易患龋。凡是引起唾液减少的情况都易引起龋坏,例如接受放疗的病人。

另外,不同的牙齿患龋风险也不同,前牙轻易清洁,相对来说不易患龋。后面的大牙表面有窝沟,如果窝沟又小又深,不易清洁,则更容易龋坏。如果牙齿的排列不整齐,相邻牙之间容易堆积菌斑,这些牙也容易龋坏。 

哪些年龄阶段容易患龋

如今人们都知道龋病在儿童中好发,比较关注儿童的龋病预防,但这是不够的。因为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一生都好发。尤其有三个年龄阶段是高峰期,更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第一个高峰期是学龄前儿童。由于婴幼儿吃的食物多半是含糖的,又软又黏,容易黏在牙齿上,同时又没有很好的进行清洁,因此患龋。所以58岁乳牙患龋率是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个高峰期是恒磨牙刚刚萌出时。因为这时牙齿还没有完全矿化,同时牙表面窝沟深而明显,不容易清洁,也易患龋。所以恒牙萌出到1215岁是另一个高峰期。

第三个高峰期常常被人们忽略,就是老年期。这时由于老年人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之间露出缝隙,不易清洁,容易造成食物嵌塞,从而引起根面龋、邻面龋,此时患龋率再次快速上升。 

龋病预防五部曲

龋病的病因很复杂,属于多因素性疾病。龋病的预防也应从多方面着手,包括:

1)去除菌斑,进行自我口腔保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基本方法。

2)合理使用氟化物,进行专业口腔保健。

3)少吃糖,多吃健康食品。

4)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对于新萌出的恒牙,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法。

5)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到医院做口腔检查。(来源:《口腔健康指导丛书——普通人群口腔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