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同志是一位入党近三十年、曾多次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的老党员,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忘我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誉。
履行党建第一人责任,促进支部政治生活正常化。王丽敏同志注重理论武装。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她充分利用点滴时加强学习,理论素质不断提高。作为慢病中心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在近两年的“两学一做”中,她带领大家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多次组织支委讨论支部工作,创新支部工作方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学习、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良好的支部内政治生活。为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针对基层疾控机构能力不足的现状,她组织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平谷开展“联学联做送健康”活动,为基层疾控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传授知识和技能,赠送慢病相关资料,并指导基层慢性病管理的能力。“两学一做”开展以来,支部全体党员理论修养明示提高,党员意识显著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她十分关注发展党员工作,在她的领导下,支部始终严把质量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两年内培养三名积极分子入党,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
不断主动接受挑战,让价值在工作中闪光。作为慢病中心监测室主任,王丽敏同志努力钻研业务,不断追赶国际领先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方法,完善监测内容,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使我国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走在世界前列。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参与国家和国际重大课题,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监测是疾病防控的基础,是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各省慢性病监测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人员能力相差较大,为下好全国一盘棋,她带领科室全体同事经常加班加点研究监测方案,开展预调查,举办全国培训班,规范实验室检测;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西部地区,她亲自带领大家下去培训,手把手教;对于工作进展缓慢或有困难的监测点,她都要亲自下去督导和技术指导。王丽敏同志心系基层,想尽一切办法为基层提供周到的服务。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多动脑筋,多做些准备工作,就会免去300多个监测点做重复性的工作或难以实施的工作,我们虽然累点苦点,是值得的”。
在工作中,她勇于承担重担,忘我的工作精神给领导、同事和各级疾控及相关专业机构留下了深刻印象。2013年的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是近年来最艰难的一次,从原来的161个监测点扩展到302个监测点,同时还要开展全国脑血管病流调、精神卫生流调,部分监测点还要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堪称有史以来“调查规模最大、调查流程最复杂、调查内容多样,合作单位最多”。王丽敏同志所带领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日,按时保持保量完成了全部调查工作,得到了各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中国居民营养监测整合,王丽敏作为项目执行人不仅需要协调各省和监测点开展工作,还需要协调其他国家级机构共同开展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较好地带领大家完成了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
王丽敏同志迎难而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家住天通苑的她每天通勤时间高达3个小时以上,但她却常常是单位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历年重要的监测工作都得以圆满完成、质量不断提高,也为国家和各省制定政策提供了较好的科学支撑。
以身作则,作风扎实。参加工作以来,王丽敏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冲突时,她总是舍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无论是女儿高考还是家人生病,从没影响过工作。2012年为了不影响已经计划好的流动人口慢病危险因素监测的全国培训工作,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她仍然坚持出差把两期培训班办完,培训班结束后第三天母亲就去世了。作为独生女儿没能在母亲病重期间尽孝,成为她永久的遗憾和愧疚。她还经常带病工作,同志们关心地劝她休息,她总是说:“我们如果推迟一周启动工作,全国可能就会延迟1-2个月完成任务”。对于大家的劝说她也总是一笑了之。
王丽敏同志非常关心、团结同事。科室同事结婚、生孩子或住院,她都会带领大家去看望,送去温暖和慰问。积极给年青人创造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材施用,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她所在监测室连续三年获得“文明科室”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