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sychological Medicine:中国人群自杀死亡率持续下降,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

字体大小:[] []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29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自杀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作为15-34岁的重点死因,其流行仍值得高度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自杀死亡模式及其时空变迁如何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死亡数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团队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在对2006-201215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死亡模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多水平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其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在精神病学领域国际重要杂志《Psychological Medicine》上发表。

研究发现:我国自杀死亡继续呈下降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06年的14.7/10万下降到2012年的9.1/10万;过去15-34岁人群死亡高峰,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女性不再出现,年龄别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45岁以上上升迅速;无论城市和农村,男性死亡率均超过女性,其比例从1991年的0.76上升到2012年的1.28,但与西方国家(通常大于2)仍有一定差距。

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后,农村自杀死亡率仍高于城市,但其差距在逐步缩小,其比从上世纪的超过3缩小到目前的2.13;我国不同地区自杀率存在较大差异,中部(湖北、湖南和河南)和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较高;教育水平越低自杀率越高,特别是城市地区教育水平低者;离婚率较高的地区自杀率低。

自杀防治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地区差异,特别是生活在农村地区,以及城市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男性人群;缩小社会经济水平差异和缓解家庭矛盾和压力是当前优先考虑的措施。

来源:Liu S, Page A, Yin P,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suicide in China, 2006-2012: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Psychol Med. 2015 Jul 3:1-10.

慢病中心死因室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