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方动态

北京市通州区构筑疾病“心”防线 整合社会“心”力量打造基层慢病管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5/07

北京市通州区始终坚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关注辖区居民健康,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大”慢性病的防、治、管、康为关注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慢性病综合防控管理模式,以社区高血压管控为契机,将心理服务融入到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网络中,融合区域内社会力量,有效提高了基层慢性病管理效果。

一、       问题导向 解决社区血压管理工作痛点

通州区一直非常重视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在有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自2012年全区启动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工作以来,通州区已累计组建403个小组,社/村覆盖率达到77.1%,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中发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一,自我管理后部分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并不佳,血压控制率仅为15.5%。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情绪的相关性研究也显示,负性情绪水平较高者自我管理水平较差。于是,通州区决定解决高血压患者情绪管理问题,以进一步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二、社区协同 合作社区健康服务心理干预

北京市通州区德仁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是从事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心理普及和心理辅导工作的社会组织,擅于把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结合,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近年来参与多项健康干预项目。绘画心理技术多用于美育教育过程中,其简单易行,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比较适用;通过绘画来缓解焦虑、减轻压力,是减少慢性交感神经激活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精神压力的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通州区疾控中心决定与通州区德仁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合作,创新性地将绘画心理干预技术引入到高血压自我管理工作中,联合社区心理志愿者共同参与高血压患者小组活动,力求通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融入绘画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

三、“医心”联盟 突破慢病自我管理工作难点

1.交叉培训很细心。

通州区的基层社区医生心理学知识技能掌握较少,同时心理助教多为心理学专业或相关志愿者,又缺乏相应的慢病防治知识,为提升社区医生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对慢性疾病管理的能力,加强社区医生和心理助教的配合效果,在工作开展前,通州区疾控中心联合德仁社区心理服务团队对所有参与相关工作的社区服务中心医生、主管负责人和心理助教开展了系列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慢性病健康管理知识、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开展方法及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方式等,并组织团队模拟演练和实战考核,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高“医+心”联盟的专业水平。

2. 默契配合很用心。

在工作实际开展中,社区医生和心理助教提前共同制定每次小组的活动流程。

为活跃小组氛围,使组员快速进入状态,社区医生和助教在每次小组活动开始带领组员进行手指操、拍手操等互动热身。依据健康主题内容,社区医生带领组员进行集思广益式的分享和讨论,如高血压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健康的体重范围、膳食的选择和禁忌、高血压患者适宜的运动方式、家庭血压的测量等,请临床医生进行专业的用药指导,并发放限油壶、限盐勺、宣传册等健康用具,帮助高血压患者认识自身疾病、了解正确的自我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负责为组员进行体格测量、健康教育,助教辅以心理干预技术,两人分工协作,默契配合,在小组活动中起到显著效果。

3. 心理分享很知心。

绘画心理干预组统一选取台湾教育家杨淑芬老师的《彩绘人生》作为绘画模板。在课堂绘画环节,社区医生和助教会维持室内安静舒适的环境,播放轻柔的音乐,让组员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感受自由选择颜色在绘本上进行涂绘并创作,并请组员们依次讲述自己绘画时的情绪变化,对组员的情感、联想与感悟,社区医生和心理助教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通过绘画后的小组分享讨论,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也提高患者的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的信心和生活质量,对血压控制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4. 效果显现很放心

在常规的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中引入绘画心理疗法,使得高血压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得到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明显减轻,管理疾病的自信心也得到显著提升;期间又为组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分享绘画感受自由地表达自我,让高血压患者心情舒畅、血压控制稳定,效果好于常规小组的患者。这种活动形式既提高了社区医生心理学知识和小组活动的团体带领技巧,更是赢得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热情反馈和一致认可,极大的提高了组员的活动依从性和主动性。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